單坪35萬就達標!「豪宅」定義再修改 專家直批5缺失 


※新聞觀點:

個人對李同榮榮譽理事長對財政部對於舊制房屋出售的加稅批判,深表認同。很顯然的,這種加稅手法只會增加購買價格轉嫁到房價上,肥了稅收,而增稅卻把它說成實現「居住正義」,讓我想到美國總統川普曾說過要跟各國收「保護費」是為了維護「世界和平」;而賣了所謂『高價住宅』的人申報綜合所得總額申報時收入增加了,相對的要繳的所得稅也增加了,國民人均所得大增,政府是既要面子又要裡子!

用不斷上漲的房價出售賺取的價差,灌水灌到人民所得增加,創造所謂的國民人均所得增加!

從2016年實施房地合一稅新制後國民人均所得年年成長,2016年為600854元一直到2023年為853306元,7年來國民人均所得多了252452元,軍公教從105年起至113年止,總過調過3次,分別是107年3%、111年4%、113年4%;共計調高了11%,而反觀我們的國民人均所得這7年來總共成長了42%,再看我們的每人基本生活費(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資料)106年166000元、107年171000元、108年175000元、109年182000元、110年192000元、111年196000元、112年202000元、113年210000元;國民人均所得的成長與財政部的每人基本生活費不成正比,人民就要實質課稅、政府的免稅額度就給你牛步化多一點!

照政府對不動產的態度…賺多賺少都要給你抽頭,賠錢你家的事、每年養房的費用,售屋也不能拿來扣抵,若是房價5年、10年、15年、不漲也不跌,會買房剩多少?

沒辦法抑制通膨的嚴重、加上營建業的缺工缺料、台商的回流建廠、營建工程的法規要求、淨零碳排的附加成本、再加上苛刻的稅制…這些林林總總,全部不是要消費者買單。

結果房價漲破頭,來個新青安補貼政策,造成房貸滿水位,再來個第7波限貸令,現在又來個舊制房屋「一定金額門檻」的單價納入了,還提高了「獲利率」的設算!

真的就如同李同榮榮譽理事長所言:「不公正」、「不公平」、「不公開」、「不公道」、「不公義」!

台灣稅制不調整,人民不會好!

加稅批判


單坪35萬就達標!「豪宅」定義再修改 專家直批5缺失 (本文出處請點擊)

2025/02/24 16:29文/記者朱語蕎 

財政部上週再祭出3招打炒房,針對全台高價房屋新增每坪單價門檻。(記者鄭琪芳攝)

財政部上週再祭出3招打炒房,針對全台高價房屋新增每坪單價門檻。(記者鄭琪芳攝) 

財政部打炒房出新招,針對個人出售2016房地合一稅上路前,所取得的舊制房屋,財政部除調高設算所得額標準1到5個百分點、豪宅獲利率自17%調高到20%,並新納低總價、高單價的小豪宅為增稅對象。

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對此直批,財政部完全搞錯方向,增稅政策弊端包括「不公正」、「不公平」、「不公開」、「不公道」、「不公義」等五大缺失。 

李同榮指出,10年前台灣富豪都喜歡購買多戶豪宅,但自從2014房市第五循環反轉向下後,豪宅跌幅最深,已非富豪們或投資客青睞的主流,投資市場分流至小宅。

但政府官員卻未能貼近市場,集中火力對豪宅加稅門檻不斷降低,在房價高漲的同時,豪宅定義卻逐步降低,也就是說台北市想買新一點的房子,超過50坪就可能被認定為豪宅,二線城市隨便買個透天新房都有可能變成豪宅。 

李同榮進一步指出,財政部此次對房屋稅制的調升,已經造成「不公正」、「不公平」、「不公開」、「不公道」、「不公義」等五大缺失: 

一、以一定總價一定單價「一刀切課稅」,這是「不公正」 

2014年台北市在張金鶚副市長提出的7月前購買新屋加徵「囤房稅」大幅提高房屋稅基,造成「一刀切」不公正的政策後遺症,自住的新屋7月1日與6月30日購買只差一天,平均稅制相差5倍以上,甚至有高達20倍之多,後來柯政府才亡羊補牢的修正。

如今財政部又是一刀切手法,表面上理由是漲價要歸公,但台灣房市的投資市場都漲價歸公嗎?更何況針對自住型不算豪宅也被納入豪宅的自住換屋者,「一刀切」增稅,只能說「情何以堪」? 

二、針對高價產品「選擇性加稅」,這是「不公平」 

政府不論是否自住換屋,對高價房產採選擇性加稅,造成社會貧富觀感對立,也造成一些只想改善生活環境的無辜的自住者。這顯然是「不公平」政策。

三、多技術官僚「黑箱作業擬定稅制」,這是「不公開」 

政府每次稅制改革都是由技術官僚配合御用學者閉門造車,把台北市6千萬、高雄、台南4千萬、二線城市2千2百萬列為豪宅,「不公開」聽證廣納各界意見,擬定出的政策完全不能貼近市場,往往推出施行後再列出十幾條排外條款,包括「奢侈稅」「房地合一稅」都造成無辜受害者衆,這就是政策「不公開」的缺失。 

四、箭指自住戶「抓大放小」,這是「不公道」 

政府大幅對高價產品加稅,卻放任漫延在低價市場龐大的投機炒作市場,包括包租公囤房只要出租高掛「公益房東」之名就免囤房稅,這種「抓大放小」措施,就是「不公道」政策。 

五、以「打炒房」為名,行「增加國庫稅收」之實,這是「不公義」 

財政部每次以打炒房為名增稅,結果房地合一稅加重2.0,房價越打越高,造成轉嫁反效與2011年奢侈稅的反效如出一徹,房價沒下,政府沒責,但實質稅收大增,被增稅的無辜民眾是輸家,財政部成為大贏家,再來個新青安助炒房政策,把打炒房責任就留給拼命的央行進行頻繁的N波限貸,政策矛盾網內互打,以「打炒房之名,行增稅之實」,這叫做「不公義」。 

李同榮指出,政策打房要針對核心,而稅制改革是健全體制,絕非用來打房,稅制打房只會「漲時助漲」、「跌時助跌」,房市漲時添柴火,房市跌時再踹一腳,結局都是反效果,財政部把增稅與打炒房做連結,這是誤導民眾的做法,不足以取。

(本文出處請點擊)


#中古屋專業仲介-高仕不動產

#售屋#透天厝#店面#0912-913923高仕陳總

113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

113年度舊制豪宅交易認定標準

財產交易所得(示意圖)

房地合一稅列報成本費用 常見5大錯誤

就差七天!他賣房疏忽這細節 400萬免稅額飛了

預售市場陷僵局!台積電概念宅失靈?這一都量縮最多

建商南下砸百億搶買台中這區土地 預售平均一天賣4戶

豪宅稅新制 基隆屋「每坪35萬」賣房將課稅

財政部出手!中古小豪宅遭殃了 單價超過xxx萬元被列高價住宅課重稅

訂定113年度個人出售房屋之財產交易所得計算規定

央行史上最狠管制手段打房 內政部公布第3季戰果!

不動產的專業服務項目及計費如下#不動產專業服務:0912-913923高仕陳總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高仕不動產 的頭像
    高仕不動產

    高仕不動產部落客

    房地產買賣陳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